Page 67 - 新訂青年生活適應量表
P. 67
捌、參考文獻
邱松發 、王靜瑛 、蔡武德(2007)。職涯輔導與就業力及網站運用之研究。Journal
of Commercial Modemization, 4(2), 143-154。
孫育智、葉玉珠(2004)。青少年適應量表之發展。2010 年 11 月 12 日,資料引
自 http://www3.nccu.edu.tw/~ycyeh。
莊安祺譯,Paul G. Stoltz(2001)。工作 AQ:知識經濟職場守則。臺北:時報出
版。
陳李綢(1991)。多重智力理論模式的驗證與智力的促進。臺灣師大教育心理與
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李綢、蔡順良(2006a)。中學生情緒智慧、人際關係、個人特質、自我效能及
生活適應測量與適應性指標研究報告。臺灣師大與僑大整合後強化未來發展
計畫成果報告--中學生心理與行為表現之發展研究。編號:95T101H
陳李綢、蔡順良(2006b)。中學生情緒智慧、同儕人際關係、個人特質、自我效
能及生活適應測量指標研究成果報告。邁向卓越教育研討會-教育指標與學
習評鑑師資培育政策。
陳李綢(2008a)。中學生情緒智慧測量與適應性指標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
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9 卷,測驗與評量專刊,61-82 頁。
陳李綢(2008b)。中學生個人特質測量與適應性指標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
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40 卷 2 期,323-340 頁。
陳李綢(2011)。大學生情緒智慧精健指標多元生理回饋(膚電反應腦波類型)的關
連性研究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補助「在不景氣時代下心靈調適與成長研
究」計畫報告。
劉維奇(2010)。推動學生學習成果評量的機制。評鑑,26,6-7。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