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醫學大學
本校自創校至今一直是原民偏鄉醫護專業人才養成及培育搖籃,連續3年獲青年署職涯輔導計畫(原住民族類)補助,以職涯導航-「原的」多重宇宙職輔計畫持續深耕原住民學生醫學健康照護領域。
本校原住民學生僅約100餘位,人數少但每位同學都是未來偏鄉醫護健康產業的維護者,透過「以小博大」與「高醫大山中杏林社」社團合作共同構思,以學生為本,並由內而外向外擴張影響力,以「專業、服務、熱忱」的精神,帶領學生至偏鄉部落與當地衛生所及文建站合作,進行衛教及健康照護、文化學習等活動,包括有阿里山茶山部落、高雄茂林、台東蘭嶼等原鄉部落。
讓人感動的是服務於全台偏鄉衛生所等醫療照護單位的本校原住民校友們對學弟妹職涯發展活動的支持,讓本校創校以來懷抱之偏鄉醫療理念得以持續傳承。為落實學生學用合一,至偏鄉部落實地健康暨衛教服務,讓學生看見原鄉,也讓原鄉看見希望的種子,交織許多的感心故事。
除此之外,本計畫亦有情境式職涯主題活動,例如原住民醫療奉獻講座、職涯牌卡(桌遊)活動以及職場參訪等豐富且多樣化,相關職涯活動亦開放讓全校學生參加,幫助學生積極探索職涯發展的可能性,並激發其跨領域和斜槓職涯的潛力,從而增強應變與創新思維。
計畫特色
本校致力於推動原住民族學生的全面發展,透過職涯規劃與文化認同的結合,強化其未來競爭力。
核心策略:文化推廣與職涯導向
我們以文化推廣與職涯導向為核心策略,透過校內外活動與合作,為原住民族學生提供多元發展機會。
校內活動推廣
- 與山中杏林社合作舉辦職涯活動,促進學生交流與成果共享。
- 與外籍生合辦多元文化嘉年華,並至馬來西亞大學進行國際文化交流,拓展學生國際視野。
校外影響力擴展
- 舉辦跨校活動,促進原住民學生之間的互動與經驗分享。
- 建立原住民族校友會,強化畢業校友與在校生的連結,提供職涯引導。
- 深入偏鄉部落健康促進與文化體驗,讓學生關注原鄉醫療議題,培養健康照護意識。
- 透過長照機構觀摩與實習,提升學生對未來長照產業的理解,並規劃自身職涯方向,同時提升返鄉服務的就業意願。
原住民族學生專屬職涯輔導措施
為滿足原住民族學生的獨特需求,我們提供一系列專屬職涯輔導措施:
職涯探索與諮詢
- 提供專屬職涯測驗與諮詢,提高學生參與度與生涯規劃觀念。
- 與原住民族學生人數較多的系所合作,辦理企業參訪與職涯探索活動,協助學生認識部落醫療需求,思考職涯方向。
部落健康服務與生命教育
- 與小港娜麓灣文化健康站合作,辦理職涯參訪與服務學習活動,推動長照健康議題。
- 透過青銀合作模式,協助學生了解部落醫療需求,提升社會責任感,並將專業應用於原鄉健康照護。
職涯典範學習與職場經驗分享
邀請原住民族醫療奉獻獎得主或相關專業人士,分享職涯規劃與實踐經驗,啟發學生探索自我與堅持職涯理念。
成果說明
本校承續青年署職涯計畫經費支持,於113年度舉辦多元豐富的民族教育、文化及職涯活動,旨在增強學生提案與實踐力。
【職涯發展與能力培養】
- 原應學習角:4場次主題活動,邀請原住民英文講師,提升學生外語能力。
- 知族長樂系列:2場次部落體驗與衛教服務,透過與當地衛生所合作,讓學生參與健康照護服務。
- 部落團體凝聚力課程:服務前2場次課程,強化學生團隊合作與溝通。
- 碩博士學長姊職涯分享:邀請2位通過國考證照的在學碩博士生,分享職涯規劃與經驗,為大學部原住民學生提供指引。
- 心理肌力課程:1場次活動,邀請資深原住民心理師帶領學生學習調適壓力,建立自信。
這些活動皆為學生共同參與提案與討論,確保符合原住民學生的職涯發展需求。
【返鄉服務與部落連結】
本校由學務處職涯組與原資中心攜手「山中杏林社」,共同辦理多場返鄉服務,將健康照護知識帶入部落。活動內容包含口腔衛生保健、用藥安全宣導等,以互動有趣且深度關懷的方式,獲得肯定,也讓原住民學生從中獲得新的能量與自信。
以「知族長樂之高雄市茂林健康嘉年華」為例,本校整合原資中心、山中杏林社、衛生保健組以及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的資源,帶領學生前往茂林區協助衛生所進行健康篩檢宣導。藉由畢業學長姊帶領,學生實地走訪部落,了解長照與老人照護模式,培養倫理關懷能力,體悟部落醫療需求。
此次服務讓參與者深入了解高雄茂林文化與歷史,體驗當地生活,展現醫學大學及原住民學生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力。
【文化傳承與校友連結】
每年五月,本校舉辦「原住民族文化月暨舞月祭成果展演」,參與人次與規模屢創新高,現場超過千人共襄盛舉。活動特別邀請到原住民立委盧修一學長、高雄市原住民委員會主任委員親臨現場,更有40多位原住民校友從各地返校參加,持續加深在校生與校友的連結。藉由校友的力量,引導更多原住民學生投入原鄉服務,落實文化深耕、在地深耕、原鄉深耕的目標。
【強化心理素質與國際視野】
目前本校約有17位原住民碩博士生(涵蓋藥學、護理學、醫社等學系),透過碩博士原民生為大學部原住民學生的職涯導航者,協助學弟妹更明確地規劃未來。此外,本校也著重培養學生
「內在心理肌力」,讓學生在面對競爭與挫折時,具備更強的抗壓性與自信心。
為提升學生的外語能力及國際移動力,本校開設「英語學習角」系列互動學習課程。今年已有8位原住民學生或透過 USR 計畫,獲選至馬來西亞進行為期6天的國際交流活動。
學生心得
「自我探索與人際團隊共識課程」透過互動,讓我們深刻理解團隊的真正意義與凝聚力的實踐。這些寶貴經驗將應用於未來職涯、學校社團及系學會,使我們明白團隊中每個成員的重要性。
【角色分工與互動體驗】
課程開始,老師介紹團隊中的「領導者」和「執行者」角色,這兩者在學術或職場團隊中都不可或缺。我們被分為四組,依特質分配角色。透過小遊戲,我們親身體驗領導者與執行者角色轉換的情境。
【反思與能力盤點】
「工廠遊戲」結束後,各組反思並討論研發部與生產部所需能力。研發部需具備觀察、溝通、想像力、記憶力;生產部則需表達、理解、懂得問問題。溝通能力是兩部門共同且關鍵的能力,再次印證其在團隊合作中的重要性。
【團隊核心與未來展望】
課程讓我們領悟到團隊主導者並非永遠是領導者,執行者也能適時發揮作用。溝通是維繫團隊的核心,也是未來職場不可或缺的能力。有效溝通能使團隊茁壯,反之則難以維繫。我們也更深刻理解「我們」與「團隊」密不可分的關係。
感謝老師精心準備的課程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職涯發展組的協助,讓我們對團隊凝聚力有更深入理解,並能在未來學業或職場上,清楚掌握團隊的真諦。

團體凝聚力課程(一)老師帶領學生反思遊戲所想表達的涵義

原民醫療奉獻講座

知族長樂(二)部落服務暨人文學習:健康篩檢活動大合照

知族長樂(一)部落服務暨人文學習:阿里山珈雅瑪部落-茶山

茂林部落健康檢查

113阿里山茶山部落田野調查

舞月祭

碩博士生職涯分享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