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5

慈濟大學


  透過本學期的職輔活動辦理帶給學生嶄新且活潑的教學方式;辦理相關職輔活動
以及系友就業分享,學生在質性與量性的意見回饋給予極高的滿意及肯定。

 

計畫特色:

  本計畫結合校外資源有醫院護理師及助產師、營養師、兒童醫院、宗教博物館、海報製作老師、芳療師、故事培訓講師及原住民部落長者,校內資源結合系上老師等多樣性講師。

 1. 學生能將課室教學、職輔活動與臨床職場作具體連結
 2. 學生對護理學涯、職涯、生涯有更明確目標
 3. 透過職涯技能學習可以實際應用於未來課業及職場
 4. 藉由跨領域學習提升學生學習上的正向增強

 

成果說明:

.量化指標項目:
  1. 以出席人次顯示參與度,滿意度顯示活動與課程成效。
  2. 此次計畫內預估1,418人次參與,實際參與人數達到1,421人,包括學生與職涯人員參與此次計畫,達到100%以上參與率。

.質化指標項目:
  1. 進入職場前已有符合當代照護的新知識,提升就業競爭力。
  2. 對於新興照護技巧與實作能力具備概念,提升到職適應力。
  3. 提升護理人才的留任。
  4. 強化學生跨領域專業化及在地化健康需求。
  5. 培養具有護理人品典範,增強人文精神。

 

學生心得:

護理學系四年級 李婕:

  在臺大兒童醫院看到許多特別為孩童設計的環境,討論室裡首次接觸藝術治療師,看見他們為了癌末或者對於治療感到害怕的兒童,發揮專業的地給予他們安慰與適應,他們
的對象除了病童之外,同時也兼顧家中其他孩童心理上的問題,對於家屬也給予適度的關心與建議,在治療上面第一次接觸到紅鼻子醫師,第一次看見平易近人活潑開朗的醫師,他們的出現讓病房增添了許多歡樂,這是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在醫院環境介紹時聽到督導述說,病童的過世把點數留給妹妹的故事,覺得病童有時候比我們還要更成熟懂事,也同時覺得他們勇敢且堅強。


  醫院環境透過設計與安排,讓孩童對於醫院的害怕感降低,讓人覺得很有特色的部分,而在藝術治療上面聽完兩位治療師的講課,讓我學到未來的醫院不一定也會有這樣特殊的資源,將來若選擇走兒科,就要發揮治療師課堂上所學得內容,盡力去幫助更多的病童,在過去認知內所接收到的資訊,都認為重病的孩童通常都較懂事成熟,而紅鼻子醫師讓我感受到,其實孩童也需要適當的歡樂,不能將他們當作小大人看待。


  這次參訪讓我感受到自己能力需加強,在藝術治療師介紹前,自己從未想過,在兒童病房內會需要藝術治療師,在照護病童上也第一次看見紅鼻子醫師帶給病童歡樂,我想專心的準備國考,唯有在考上執照,面試醫院後才能夠將生涯投入在護理執業中為護理進行貢獻及改變。


營養師分享醫院各種病患餐食

營養師分享醫院各種病患餐食

 

體驗活動,讓同學可以直接認識原住民文化,並與之互動交流

體驗活動,讓同學可以直接認識原住民文化,並與之互動交流

大二學生勇於向學長姐們提出對未來職業發展的疑問

大二學生勇於向學長姐們提出對未來職業發展的疑問

聆聽導覽員介紹基督新教的教義和其文物

聆聽導覽員介紹基督新教的教義和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