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1

李婯菱 諮商心理師

GCDF職涯發展師/訓練師/督導

最近的自費職涯諮詢,有一個特殊的現象。

案主都是已經大學畢業的學生,可能兩三年,可能五六年,但是,都卡在一個「不知道該怎麼辦」的狀況中,所以,謹慎小心又頗為難的前來尋求生涯諮詢。

這是一個自己找上門來的案主,第一次看到她,她緊緊的抓著包包,不知所措的看著我,好像有滿腹的問題和委屈,不知如何開始。

好吧!「生涯專才諮商師」的我,開始進行場面建構,簡單說明生涯諮商的流程和規則,「知後說明書」完成了之後,我挾著主場優勢輕鬆的看著她,她輕輕的呼了一口氣,似乎放鬆了一些,依剛剛的流暢度和談笑間就完成任務,她似乎意識到「這老師好像很有經驗的樣子?」,所以當我問:「今天最想跟我談什麼?」她毫不猶豫的說:「我要怎麼盡快找到工作?」

孩子,簡單的告訴我你的故事吧?

她是一個國立大學英文系畢業八年的孩子,副修日文,今年三十歲,父母親忙著事業和熱衷的社區活動,跟家中三個孩子的互動很少。案主22歲畢業後祖父母輪流生病,案父母就讓案主在家幫忙照顧老人家,一晃眼就是四年。

後來,老人家的狀況穩定下來,案主就依案父母的安排,先去A阿姨的超商幫忙半年,後來又去B叔叔的公司幫忙作助理半年,後面的這段日子至今,她做了三種不同的工作,每個都為期半年。

我該怎麼開始呢?做能力、興趣、價值觀探索嗎?詢問她對就業市場的理解與憧憬?還是履歷準備、面試技巧?

我的直覺告訴我,這些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她現在為什麼會搞成這樣?

30歲的國立大學畢業生,為什麼會在家待業8年?發生了什麼事?「生涯阻隔因素」可能才是最需要釐清的重點。

我在這裡看到什麼?

我看到生理年齡已經成熟,但還沒跟家庭分化的一個大孩子。

「分化議題」一直是18歲以上的成人應該認真面對的一個議題。這議題從青少年期的「我議題」開始發酵,青少年們在中學時期衝撞,從12歲的大小孩,快速長成18歲的小大人,想要認清「我是誰?」、「我想要變成誰?」、「我想做什麼?」的這類自我認同議題。然後當他們20歲左右,這個議題會變成與原生家庭分化的議題,他們不斷面對:「我要怎麼變成我想要的樣子?」、「我可以自己做決定嗎?」、「我該做些什麼?」、「我有哪些資源和限制?」、「誰會影響我?如何影響我?」

所以,父母親可能沒引領孩子去探索他想要變成怎樣的人?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而當孩子長大了之後,因為沒有方向、依賴、權力或其他結構性的原因,孩子沒辦法自我做決定,所以他的時間、工作就會被父母親安排。他在個人發展中的「未分化」狀態,就會影響到他的職涯發展歷程。

我們這個案主,就是比較令人惋惜的狀況,她被父母親當作備用人力,用來做「家庭照顧者」長達四年,之後其他長輩需要短期人力的時候,沒有主見又順從的案主就又在各處晃蕩,直到現在,好多人在問她的父母;「都已經大學畢業八年了,為什麼還沒有個正經工作?」然後父母親就趕快逼案主找工作,約莫各種基層服務業工作都好,反正不要讓父母臉上無光即可!

我問案主:「你有經濟壓力嗎?你希望繼續住家裡嗎?你有多大的勇氣和決心?半年後的你和現在有何不同?」

她說:「我暫時沒有經濟壓力,可是我希望趕快找到工作,可以經濟獨立,對自己有信心,我不想住在家裡,我可以接受外派的工作,我想要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

經過幾次討論,她想做動腦型、行政類的工作,就業場地願意到東協、日本、外商公司工作,即使她有國立大學光環,但需要做現狀盤點,才能有準備方向。首先要先搞定英文和日文檢定,才有機會競爭企業中的行政職缺。

案主在幾次晤談的過程中展現了積極、負責任的態度,蒐集資料、客觀評估與真誠的討論。

她說:「我父母親只要我趕快找到工作,哪種工作都沒關係,只要我不要無所事事讓她們丟臉。」

她說:「我爸媽不會讓我補習準備企業的熱門證照課程,我只能盡快重拾我的能力盡力求職。」

她說:「我不怕苦,我需要快速累積工作經驗,讓我自己可以盡快獨立!生活、經濟、自尊都獨立。」

我說:「太好了!你願意為自己努力且負起責任,你客觀而真誠的評估自己的現況,盡自己的努力跨越限制、承擔風險,你是一個成熟的個體!」

我們接下來還會晤談些什麼?

能力準備方面:安排語言能力現況盤點(考一次英文多益、參加日文模擬考以設定基準線),然後進行學習計劃與生活時間規劃(家庭角色不可避免啊)

就業準備方面:履歷與自傳、進行模擬面試。依我們的計畫,從現在到年底,短短的四個月,她必須積極的重整自己的生活節奏,讀書、考試、將英文考到多益850左右,日文要到N2,同時,嘗試投履歷,一旦受邀面試,就算沒錄取,至少練了膽量!

我問她:「如果108年底的時候你有一些進展和成就,你覺得最有把握的是什麼?」

她說:「我不會放棄英文,我的英文應該會有800-850,我會有穩定的人生,我可能已經找到一個工作,辛苦但可以真的寫在履歷上的工作。那是我的跳板,練好了,我就跳槽了!」

諸位看倌,您看到她的成長與力量嗎?

她面對的不是生涯輔導的議題,她面對的是個人發展的「分化」議題。

她終於長大了,分化了,終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終於不再盲目認同與順從父母的決定,而是張開眼睛看看自己有什麼?會什麼?想要什麼?她會客觀的評估風險、資源與限制,不埋怨不強求。

她是一個成熟的個體,她憑著這一股力量與決心,一年後一定會有一個相對滿意而穩定的生活。這就是生涯幸福的意義,我很高興我能幫得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