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1

凱雅郡股份有限公司/黃柏勲品牌經理

工作真的是為了賺錢嗎?

每年度都會有不同機構,針對目前臺灣人的薪資收入進行調查,包括行政院主計總處、各家人力銀行等。每年出來的結果,總會讓人覺得疑惑。不論是哪個行業別,總覺得自己好像沒有領到應有的薪資水準,而顯得有點惆悵或者覺得公司是不是少給我了?

以往不論是面試員工或者在跟大學生進行職涯講座的時候,我常常利用5個為什麼法則,來釐清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樣的工作。第一個問題是:「你為什麼想要工作?」,通常回答都是:「賺錢」,接著問:「那賺錢是為了什麼?」,從這邊開始就會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答案冒出來,但最後一個大概都是到退休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接著我問他們:「那你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泰半的時刻,八成的人回答不了最後一個問題,因為心裡根本沒有答案。

「假設你把人生的精華時間(25歲~60歲),花在你覺得不感興趣的工作上,只為了賺得金錢,然後打算用這些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還不知道是什麼?)」,每當我這樣告訴學生的時候,他們總有一種,「嗯?對耶…那我到底要幹什麼?!」的荒謬感;但緊接著,多數人總會先無視最後的提問,然後持續糾結在我要找什麼工作?或者什麼工作適合我?

 

商業獲利方式的轉變,職涯思考也產生巨變

隨著時代的不斷演進與發展,許多過往產業將因應時代的需求而產生變化,像是亞馬遜試著採用無人機進行貨物的配送、沒有服務員的旅店、無人超商(國內有X-Store、國外有Amazon Go)、無人銀行設置、甚至還包含自駕車等,在在顛覆傳統需要大量人力的工作。

近幾年來產生許多的網紅經濟,也全面顛覆所謂明星代言的銷售票房保證。對於企業主而言,找明星代言不僅費用高,能發揮的也有限;若找網紅代言,有原本網紅本身的客群,能使宣傳影片發揮更多效果(同時導致投放電視的效果逐漸降低),也能更有機會引發網路聲量的討論。

從許多商業模式的發展,對於我們在思考人生職涯的時候,能夠有些什麼不同的啟發呢?傳統職涯認為,一個人應該找一間好(大)公司,然後努力工作,爭取晉升、加薪,最後擔任高級管理階層後,再退休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樣的美夢,需要考慮兩件重要的事,第一是基層員工總是比管理階級多,你怎麼知道自己一定爬得上去? 第二是你確定你的公司真的會存活比你的職涯還要久嗎?

因此,現在比找間好公司更重要的事情,也是人生中更應該重視的事情,是如何找到適配自己的工作,或者應用自己的專長與專業,來開創新的職務或者工作內容。現在已經有非常多樣化的新興職業,像是上一段文章提到的網紅(youtuber、直播主們),或者是粉絲團小編、書籍出版經紀人(協助別人出書)、數據分析工程師、室內擺設整理師、文案撰寫師、電競家教、旅遊體驗師等,這些職業都不是現有大學教育中,可以直接訓練而成(像是醫師、會計師等等,是可以透過大學教育直接培養)。而是需要多元不同的能力,組合起來的Combo技,才能應付多元的工作類型。

 

真誠的接納與了解自己後,才能堅定地面對他人的「指教」

從心理學關注個人的本身的能力與發展出發來看,是鼓勵每個人都能發揮特質與能力,投注在喜歡與感興趣的領域上。但困難的地方在於,在華人世界中,總會有許多的關心與羈絆,而且是注重團體和諧大於個人的情況下,總會不斷地削弱我們對於自己的信心與決定。

舉例來說,當大學畢業,找一陣子找不到工作,長輩們就會開啟各種關心,建議你可以考取公職,有穩定的收入,退休也不用擔心等等。也或者是當你在轉換職涯,尋找適合自己能力工作時,你的雇主(或者面試官)與長輩們,會再度關心怎麼工作都做不久?是不是沒有定性?要不要轉個穩定的工作?(公職模式再度開啟)

雖然大家常說職業不分貴賤,但找工作的時總希望你找職位高的,收入多的,而比較少關心你喜歡做些什麼。假設今天家族中有跟你年齡相仿的小孩,你是餐廳服務員,而對方是醫師的時候,你覺得家族中對於你們的價值與社會地位,真的有一樣嗎?跟你講話與應對的態度會不會不同?

對於長輩的關心與期待,有時候是督促我們努力與前進的動力之一,是應該心存感謝,但長輩們終究無法對你的人生負責,只有你自己應該決定要什麼樣的生活,並對於自己的選擇負起完全的責任。臺灣經濟的整體變化,從以前代工就能賺到錢淹腳目的時代,到現在全新的數位世代經濟,應該要有全新的想法與觀點。

除了在網路上可以觀察與搜尋到的職缺外,另外也鼓勵即將踏出社會的新鮮人,能夠了解個人特質與能力後,積極參與企業實習的機會,到真實世界的場域中,了解企業如何運作、會產生什麼問題,該如何解決,才能知道自己擁有什麼能力,以及還需要另外培養哪些能力。特別是在數位化的時代中,能夠擁有與他人面對面溝通的能力,相信是未來很重要的關鍵職能,這也是社交軟體蓬勃發展後來帶來的影響之一。

 

成為不斷變形與成長的百變金剛

最後想分享的,是關於成人學習這件事。

很多人畢業後投入職場工作後,面對職場上的各種業績要求、人際相處的壓力、老闆獨斷獨行、上班做些覺得毫無意義、裝忙等,下班與周末的時間只想好好放空歇息,好好睡覺或者吃個大餐犒賞一下自己。

隨著工作年資的增加,發現周遭有些人職位、薪水越來越高,有些人則是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這些能夠在職涯上獲得成就與薪資提升的人。通常都是在別人放鬆休息的時候,還願意花時間與精神,來進修累積自己的能力。不論是自費參與課程,或者是其他政府補助的訓練活動,都能可以不斷地學習新東西,認識更多人而拓展更多視野與想像,也從中發掘個人的潛能。

也因為從學校畢業後,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自己可以挑選想要學習的項目或感興趣的技能。透過進修學習,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我們可以擁有更多專業能力與找到可以發揮的舞台,進而達成個人的自我實現。

期望每一個人都能從現在開始不斷的培養自己的能力,先從自己感興趣的開始,然後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舞台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