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9

社團法人高雄市企業人事代表協會

顏榮男理事長

學校教育為培育工作場所需要的就業能力、企業培訓為儲備員工職涯發展就業能力,而不同的就業環境所使用的工具不同,所需要的就業軟技能也不同。法洛斯(Fallows)及史蒂芬(Steven)於2000年體認到大學的學術知識不再足以讓畢業生找到合適工作,因此經由嵌入課程中的軟技能來促進學生就業能力,該軟技能包含個人管理技能,如:思考及問題解決、積極的態度與行為表現、負責任、適應能力及團隊合作;約克(Yorke,2006)則認為熟練的做法(Skillful practices)及自我的認知為當時所需的就業軟技能。

當我們正享受此一階段資通訊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例如透過物聯網與雲計算,可以選擇滿足具備個性化且無縫接軌的服務;透過視訊設備及聊天軟體搭配電信傳輸技術,可以利用「遠程偕同作業」取代「公務旅行」。但是卻忽略現階段新創企業大量招募具備科學、科技、工程以及數學(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等專業應屆畢業生的人數,即將超越計算機科學家和程序員等特定技術之人數;該招募策略轉變,意味雖然資訊技術技能很重要,但懂得應用此一階段資通訊技術的研究和分析能力,更可以幫助企業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所以考慮就業能力的培育需求,學校或企業必須關注產業環境發展。現階段就業能力所需要的技能,求職者與雇主的認知間其實存在著差異。

ThinkYoung成立於2007年,是一個專注於年輕人的非營利組織,目前在布魯塞爾、日內瓦、馬德里及香港皆有分支機構。ThinkYoung於2012年對於歐洲年輕人的研究指出,由於尋找工作者與雇主之間對於就業所需的技能認知存在差異,是導致整體青年失業率高於整體失業率主要原因。霍奇(Hodge)及李爾(Lear)於2011的研究發現,商管教師認為就業技能為人際關係、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而美國商管學生則認為管理技能、人際關係技巧、團隊合作和時間管理為最重要的就業能力。兩者間的該落差導致年輕族群找不到合適工作,相對企業也無合適的新進員工可以引進的雙輸局面。

社交媒體(social media)改變了現今社會溝通的渠道,如果它與移動性,業務分析和雲計算等資訊技術相結合,也將改變生活模式。SMAC為整合社交媒體(social media)、移動分析(mobility analytics)及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的專業技術,透過SMAC技術可以在企業營運流程中實踐敏捷管理。然而開發敏捷管理需要的團隊成員除了需要具備跨職能之外,工作方式也有別於傳統組織透過指派,交付工作的模式,透過SMAC技術讓敏捷管理嵌入於流程的員工,需要自我管理及安排自己的工作;因而,適應性(Adaptable)則為SMAC導入之企業,其員工應具備的能力。此外,工廠透過資訊科技建立自適應製造系統(AMS:Adap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s)時,生產線的技術人員需要即時排除設備與設備聯繫所衍生的問題,也需具備「適應性」技能。

依據Couture(2017)的定義,具備適應性軟技能的員工,能夠承擔超出他們最初僱用的角色和責任,他們有足夠自信心走出舒適區,改變傳統的作業路線並根據自適應製造系統需要及時調整作業程序。顏榮男(2018)研究發現,追求「速度與效率」前提下的製造業,熟練的技術人員必須進行單一操作而產生冗餘效應(redundancy effect),該效應會削弱適應性能力的學習效果;因此建議學習者的工作,須通過相應的安排或改變安排措施來豐富該工作,讓實施新的自適應製造系統操作過程時,就比較容易成功。

另外SMAC技術將促進虛擬工作者(virtual workers)大幅增加,新創企業所招募的STEM應屆畢業生必須適應無法面對面討論,而須透過遠距溝通的工作模式。然而,很少見到國內教育機構或企業,對於新數位科技即將改變企業營運模式的時期,求職者需要具備何種軟技能加以研究;更無法將該所需軟技能嵌入課程或培訓內容中,藉此促進未來就業能力。

為了解人力資源對於資訊科技鴻溝(digital gap)軟技能差異的看法,中華企業人事代表協會(簡稱:SHRA)於2017年先行針對人資主管進行調查,發現資訊科技導入期,企業所需要的軟技能缺口為「問題分析與解決」及「批判性變革」;繼之於2019年初,引進「創造性反轉法(Creative Reversal Act:CREACT)」透過混搭學習模式,將該軟技能缺口融入該協會的訓練活動。創造性反轉法的「反對」步驟為發掘其反義詞或相反的維度或方向,然而經過「反對」步驟需進行「組合」,「組合」則將該所分解的組件或元素相反的維度、彼此間的矛盾,形成新的定義並解釋與重新組織該定義;經實證分析,該方法除了可以讓受訓人員具備藉問題分析與解決及批判性的技術與知識外,更可以將它應用於工作上。

隨著技術的發展,所需的軟技能並不相同;若不能針對資訊科技鴻溝(digital gap)先行研究就業軟實力的缺口,將會造成學用落差。如何將軟實力嵌入課程?有別於傳統課堂教育,佩里(Perry)與科利爾(Collier,2018)建議可以透過學生個人定位與學習環境中交互作用,將軟實力融入課程;前揭SHRA透過創造性反轉法的「反對」與「組合」步驟融入訓練活動,藉此補強受訓人員面臨數位科技導入人力資源活動時軟技能的缺口,該方法可以提供學界培養學生就業能力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