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0

林望麟 撰文

統一企業公司 公共事務室經理

職場無比競爭,「進步」已經是最低的要求,年輕人要創造夢想,提早職涯規劃是大勢所趨。名藝人王偉忠定義成功就是要「逆天性,順天意」,用於職場再完美不過,但時下即將踏入社會的新鮮人卻總以我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來辯解,令人感到扼腕。日本最頂尖保險經紀人—柴田禾子,自1978年起連續30年蟬聯全國銷售冠軍,也是世界金氏紀錄保持人。她表示慾望是成功的踏腳石,對貧窮的恐懼有多大,想成功的慾望就有多強烈;在職場要有絕對的【企圖心】,她專挑最難、最挑剔的客戶下手,這樣的態度無疑給了時下年輕人一記當頭棒喝。企業界流行經典的一句話:「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長立志」。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企業界期勉學生,把眼光放遠,立定目標後就不要被小事干擾,更要訓練自己成為領導者,走出片段資訊的網路世界,花時間培養自己的人文素養,同時跨領域學習,藉此提升國際觀,先找到自我定位,設立目標後再逐步達成,透過分享、利他,培養軟硬實力。對未來有更多期待,不會任意將失敗因素歸諸於客觀現實。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人格素養,包括良好的人際互動與正向抗壓的能力。

   一千多年前,孔子教育學生要「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意思是,努力與成果往往會有差距,但設定高目標會激發潛力。職場趨勢是,當你將眼光放遠,自然會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校跨系、跨國學習,完備人生與專業,對多數人而言,教育始自家庭,終於大學。因此,大學四年就是完備素養與學識的最後機會。

CAKE不是a piece of cake

    在校如何將老師的專業絕活學起來,培養專業知識與能力,可以用「CAKE」來概括,善加利用四年中培養的Capability-能力、Attitude-態度、Knowledge-知識,以及Emulation-競爭力,培養有德性、健康的身心、廣博的基礎與方法、開闊的眼界與終身學習的態度能力

    企業界流行「跨界學習,強化專業深度與廣度」,如何結交能力、品位、人脈與資訊管道比自己優越的人,已經是新鮮人進入職場的趨勢。根據史丹福大學研究,頂尖職場人的能力組成中為12.5%專業,85%人際關係,常看到在喜酒攤上不認識的人滔滔不絕的自我介紹,十分令人難忘。人脈永遠是通路,想當年孟嘗君門下食客三千人,因得罪秦昭王而一行人馬逃至函谷關,但秦國規定,每天雞鳴才能開關門。十萬火急之時,一門客說:「我能學雞叫。」,當他一學雞叫,全城的雞都跟著叫起來了,關門也就稀裡糊塗的打開了。用了點雞鳴狗盜之術,孟嘗君撿了條命,全是拜人脈通路與貴人之賜呀!現在早已是「露出世代」,年輕人必須抓緊時間,找出與眾不同的專長,更全面的突顯個人「不輸人」的能力,才能生存、突圍。你能帶得走的,是在這些有限活動中所建立的廣泛人際關係。

    切記企業選才首重「人格特質態度」更勝專業度,員工在職場被要求「不要想坪數想溫度,不要想業績想服務」,對於態度已是近乎走火入魔的地步。企業期望發揮魯班造傘的精神,鼓勵員工用創意改變既有的商業模式,創造多元價值,如松下幸之助夫妻為電插座吵架而發明雙插座,便為典範。

    在職場上必須「專注」,彼得杜拉克活到95歲,92歲時還在教書,其專注程度讓他成為26種各行各業的達人;職場同時講求「信用」,猶太人賣工具怕交貨延遲,主動用空運而造成大虧損,反而因承諾與信用得到10筆訂單。

    此外,增長職場認識也可以透過多嘗試不同的工作體驗來累積,比如:想打工便到工廠、公司實習,挑戰更大。設定每次的學習目標,提升專業能力,為自己創造獨一無二的回憶。人資達人表示,大學是人生的試探與建立階段。四年可分為兩階段。前兩年,重點在於理解「進大學想學什麼」;後兩年,則要確立「進職場要做什麼」。大四就是關鍵抉擇期。要確定生涯發展的目標,也要參加履歷撰寫及求職面談的講座與訓練。訂定目標,畢業那一天就會離夢想又更近一步!

學用落差VS.高等教育

    「學用落差」向來是高等教育最被企業詬病之處,與其單方面地由學生端去揣測實務界對於人才的喜好,倒不如直接探詢企業界對於大學培育人才的想法。為了解企業老闆對未來人才的喜好標準,各大學應盤點出學習和教育的方向。好員工必備「企圖心、適應力、親和力」,社會新鮮人進入職場後,企業幾乎都要重新進行職能訓練,因此初入社會時的專業能力差別不大,反倒是態度和溝通力要夠好。或許深諳企業的用人準則,目前許多大學都以完善的企業實習制度以及標榜部分課程全英文教學為號召,除了全英文教學,目前各大學也紛紛走向國際化,來迎合世界潮流。

   企業主管普遍認為,臺灣面臨少子化、大學學歷貶值的情況,大學也應找出優勢、辦出特色,不然投入再多資源,也無法永續經營,別怕馬上被這個世界淘汰,即便就業市場艱難,只要做好萬全的準備,肯努力經營,也一定能在初踏入社會之際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哈佛有一個著名的理論:「人的差別來源於學習,經常抽出時間用來閱讀、學習、思考,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會發生改變,成功會向你招手」,成功的主管通常在閱讀中找到方法解決問題。

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區隔與了解興趣導向VS.就業導向,「別人可以給你做一雙超級好穿的鞋子,但路必須我們自己走」,生命中的一切我們都要自己承受,所以在職涯裡筆者通常都會問同學:「你的中長期目標是什麼?」。雖然這是個平淡無奇的問題,但弔詭的是,有九成的人是答不出來的。這是一個平均學歷最高的世代,也是學歷貶值最嚴重的世代。失業潮隨著不景氣來臨,現在的大學生,準備好面對職場挑戰了嗎?職場正緊盯著你。

   企業界實務者建議:1.積極培養職業生涯的規劃,首先請記得古人說的:「滾石不生苔」。 要生苔,就得耐住性子提升經驗值。其次,養成大量閱讀的習慣,大學是一個繽紛的人生階段,是一個好好充實自己、替自己的未來做準備的精華歲月。2.定位自己,提早找到興趣所在:大學,同時也是一個探尋自我,找到自己興趣在哪的時段,許多人出社會才發現自己所學與職場所用技能完全不一樣。職場上需要多學軟體應用、第二外語,善於溝通培養專長的情況,已經是大勢所趨,將來畢業後在找工作或工作上絕對受用無窮;語言是種人際工具,用得越純熟,你就越能打入特定的人際圈,為自己帶來新的機會。3.累積專業知識:盡早培養自己的專業領域,有如摸著石頭過河,慢慢摸出自己的適切規劃;若能先從不同角度認識自己,洞悉真正所需,就已經超越一半以上的人了。

   一個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就像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臉面一樣,這是最為清醒的自覺。洗盡鉛華總是比隨意的塗脂抹粉來得美。踏出職場第一步前,先從不同角度認識自己,洞悉真正所需職場KPI:

  1. 我有什麼獨特的過人之處?師長或好友最欣賞我什麼?
  2. 我有什麼熱衷的嗜好?需要什麼特殊獨特唯一的技巧嗎?
  3. 有什麼事物能激發我的潛能,從中獲得進步空間?
  4. 有什麼成就令我倍感自豪?當中可應用於職涯發展嗎?

達爾文曾經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而我的觀點是「為自己設定一個遠大的人生目標,並終生為之奮鬥」,與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