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0

呂亮震 撰文

擺渡系統設計共同創辦人/執行長

 

 

        因為工作的關係,有很多機會和第一線就業輔導或職涯輔導的工作夥伴交流,經常聽到許多一線夥伴分享各自的輔導經驗,其中當然也有不少挫折的經驗,因此筆者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是否有比較簡單的方法快速辨識學生目前在就業或是職涯方面最迫切需要的協助?

        其實,每個前來尋求協助的來訪者都有個別差異,且在就業與職涯方面所出現的問題也都各有不同,但是從多年的實踐經驗中,我們還是歸納出一些青年在學職轉換歷程中共同出現的問題,包括:不了解自己究竟喜歡什麼工作、適合什麼工作、能做什麼工作?也不知道該鎖定什麼求職目標;此外,不了解自己的能力條件是否符合職場的要求,加上不願意面對被拒絕的結果,因此就算自己很想朝某個領域發展,卻始終無法鼓起勇氣邁出第一步;而不知道如何運用家人親友等社會網絡增加就業可能性的情況更是常態,曾有研究說過目前的APP世代是個致力追求同儕認同的世代,但是筆者在就輔現場卻經常看到在求職的道路上孤軍奮鬥的人,不知道或不願意讓自己的人際網絡和求職就業扯上關係,甚至對於如何展開高效能的求職行動,如運用適當的求職管道、打造具吸引力的履歷表、應對合宜的面試技巧等都一問三不知;以上種種問題如果沒有在輔導時清楚辨識並妥善解決,就會出現在畢業在即或是覺察到開始要找工作時,呈現出一籌莫展的窘境,如果再遇到幾次企業的震撼教育,可能會出現習得無助感的心理狀態,甚至開始將所有心力寄情於各種線上遊戲或影片,再也鼓不起勇氣面對進入職場的種種挑戰。

        因此,若能有一套程序或方法,可以有效且快速地和來訪者一起檢視其目前在就業準備方面的狀態,對來訪者而言能快速掌握自己在就業上的優劣勢,而就輔或職輔人員也能據此提供相關的建議與資源給來訪者,且雙方可以快速對焦在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共同討論出解決方案,不會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而這就是分流的概念,類似戰場上檢傷分類的作法。
針對這個實務上的需要,我們從Saks(2005)這位學者回顧過去將近40年有關求職行為的文獻後所提出的求職歷程整合模式(如下圖)為基礎,

01

再參考其他國內外學者以及筆者與團隊成員的田野實務經驗後,發展了國內第一套針對就業準備度的評估工具「O*PASS求職競爭力量表」,可以快速判斷一個人在求職階段的內在動力(passion)、目標明確度(anchor)、高效能求職行為(switch)以及外部社會支持綜效(synergy)等四大構面,以及諸如自我了解、壓力承受、行動果決、求職預備、履歷面試技巧、主動積極行為、親友師長支持等18個向度的準備狀態,很直觀也很容易就能和來訪者一同檢視並辨識出來訪者目前在就業各個面向的準備狀態是否有哪些需要立即介入的缺口,或是有哪些準備狀態良好的面向可以做為自己的求職優勢,之後再搭配輔佐校內外各項協助方案與資源,除了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外,也能提升就輔或職輔人員在學生心目中的專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