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8

遊戲橘子黑盒子研究專案經理黃微

 

 

 

工作與個人興趣的緣故,多年來我持續關心未來人才所需具備的能力,其中資料來源之一,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定期所做的未來工作報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最近一期報告中指出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的能力需求,這與我十多年來工作上的觀察以及對於未來人才的看法相當吻合。今天這篇文章我將從職涯發展的角度,以及從過往實務的工作案例中,分享我的經驗並提供給各位參考。

 

世界經濟論壇的“未來工作報告2025”中指出,未來人才最被企業需要的前十大能力,以類別來看,批判式思考與分析(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sis)與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基本上與過去幾年相同,仍是企業認為最重要且應持續加強的能力類別 ; 再來是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接著是溝通類別下的與他人共事(working with people)以及活動管理與溝通(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of activities),然後才是科技發展與使用(technology use and development)。

 

從中我們發現,有趣的是,即便溝通的重要性如此之高、科技發展與應用的需求如此急迫,他們在需求排序上卻落後於自我管理,可見得自我管理儼然成為目前以及未來趨勢中最重要且最急需被發展的能力項目。

 

自我管理在這裡指的不只是一般的自律而已,我認為這個概念包含能夠為了主動去解決問題所產出的學習策略,以及當受挫時能夠更快恢復狀態甚或從中成長進步的心理能力。以下是我對這兩組能力的理解:

 

主動學習與學習策略(active learn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一種能夠根據目標,主動建構獲取資訊的方式,並能夠隨時挑戰、調整與重組對於資訊理解的能力。

 

心理韌性、壓力忍受度與彈性(resilience, stress tolerance, flexibility):當面對挫敗與持續變化的問題與挑戰時,能夠保持彈性,維持沈著、正面積極的態度以及原有的工作動力,以更快的速度恢復原有水準甚或超出原本水準表現的一種能力。

 

在過去新創專案中,我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年輕人,並透過近距離實務工作觀察他們。我發現,許多大學或研究所剛畢業的新鮮人,即便已經進入職場,卻仍然習慣於求學時期的做事態度與方式,誤以為工作任務像期末考試或是繳交報告。整個學習都過於仰賴老師所設定的目標與提供的資訊,並沒有真正培養問題解決的思維與方法,更別提面對未知挑戰時該如何主動為自己訂定學習策略,以及面對變化時該如何保持彈性、面對壓力時該如何因應、面對挫敗時能夠如何快速恢復表現。

 

記得團隊初期在招聘研究員時,有位專業科系背景的碩士畢業生來面試,他所畢業的學校是台灣最頂尖的大學,他很聰明,邏輯推理、敘事論說都相當不錯。評估時我最擔心的是,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他能否適應企業做新產品、找方向、解決問題、不斷挑戰已知事物並重新建構新方法與經驗的歷程。簡單地說,就是適應變化並持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初我們很缺人,認為至少專業背景是符合的,看來也很聰明,那就試試看吧。

 

果真不出所料,很快地他的表現出現了當初所擔心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自我管理的問題。

 

一、當給一個大方向作為研究目標的時候,他不知所措,認為應該是主管要給他一個更明確的範圍與產出項目的要求。

 

二、因為這是一個新題目,沒人做過的,他不知道如何主動查找資訊,也不知道該如何協助自己建構學習知識的方法,只會仰賴主管的指令來動作。

 

三、當查找到了相關的資訊,他只能把資料整理並提供給其他人員,無法從中提取自己的insight

 

四、整個研究過程中,每當他不知道該怎麼做,就會停滯不前,無法具有解決問題的主動性。

 

五、當進度不如預期,受到主管或團隊成員責難時,他無法承受負面的評價,在工作上變得更趨於保守、更害怕做錯,因而造成惡性循環。

 

這是一個很真實的案例,套用在職涯規劃的分析上,這屬於需要提升個人自我覺察與技能培養的範疇。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可以怎麼做比較好。

 

一、提升自我了解,檢核自己與工作適配度

 

無論是什麼樣的工作,在求職前都應該要先做好功課。對自己檢視:到底喜歡/不喜歡做什麼?這份工作的要求與條件為何?我的能力是否勝任?而兩者是否接近,抑或差異慎大?

 

案例中,這是一個研究員的工作,研究員的工作是透過研究得出一些新發現,以協助後續的產品設計與應用。在這樣的工作屬性中,目標是明確的,但方法或相關資訊查找範疇可能都是相當模糊的。

 

無論是什麼工作,求職者都要自問並清楚回答自己:

 

l 這份工作要求哪些工作技能與條件?

 

l 我喜歡並且能夠接受這樣的工作內容性質嗎?

 

l 憑哪些個性特質或過去的經驗我會自認自己可以勝任呢?

 

在職場中,新鮮人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他們以為他們可以/喜歡/能夠(做某件事),但最終透過實際的經驗才會發現原來其實他們並不喜歡/不願意/不能(做到那件事),這是很普遍的自我認識不夠的問題。要提升自我認識,除了有意識地經常反思、提升自我覺察,另外可以透過詢問身邊親近的家人好友對自己的看法等來獲取對自己的認識。

 

二、持續自我精進,保持謙虛與學習的態度

 

從職場新鮮人到職場老鳥,都建議必須持續自我精進,持續保持對議題的敏感度以及謙虛學習的態度,以因應大環境快速變化。

 

以這位頂尖大學研究所畢業的新人來說,他過去求學經歷是順利的,也透過學業成果累積了一定的自信,因此當進入工作中,自然會以為過去應付學校考試報告的方式可以套用工作上。很多剛畢業的新鮮人不理解很多實務上真正的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呼應最前面所提及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每個人都應該要建構主動學習與學習策略的能力,才能夠協助自己持續因應工作的變化與挑戰。面對不熟悉的議題,與其期望有人來告訴你怎麼做,我建議每個人都應該要為了解決問題,主動地去學習建構出一套自己的方法。

 

可以透過練習回應以下問題來提升自己主動學習與學習策略的能力:

 

l 面對不熟悉的議題,若必須要提出有立場的見解,有哪些基礎知識是必備的?

 

l 我要搜集哪些資訊來協助自己找出關鍵資訊的方向?

 

l 關鍵資訊與議題之間的關係如何?

 

l 我將如何根據已獲取的資訊進行評估,並從中提出有深度的見解?

 

l 在時間的限制底下,我會如何規劃整個學習的架構、歷程與時間利用?

 

在工作職場中,一定要建立出自己對事件或議題的評估方式與看法,無論最終是否採用你的意見,這是一種能力的展現,必須經常練習,主動去練習,這是進入問題解決歷程的基本功。

 

三、加強受挫力,增加彈性與抗壓性

 

問題解決的歷程中,遭遇問題與挫敗是很正常的情況,尤其是做新產品開發以及研究實驗相關的工作。一個人能否持續成長、能夠有多大的潛力,受挫力、抗壓性與彈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幸好,這些也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的能力項目。

 

案例中的高材生新鮮人,可能過去學業挑戰對他來說太簡單,面對挫折的經驗太少,以致出了社會遭遇困難會不知所措,被主管或他人責難時也會不知該如何自處。這並非罕見的問題,尤其常發生在特別優秀、從小到大一路順遂沒經歷過挫折的人身上,若無足夠的心理韌性,一個大的挫敗可能就會把他們打趴在地上,從此一蹶不振。

 

身為一個主管,我在看同仁的未來發展潛力時,心理韌性是一個很好的觀測指標,人生中本來就會有各式各樣的問題與挫敗,當其他條件相近,誰能夠更好地面對、處理挫敗、更快地恢復原本狀態、甚或超越原本水準表現,誰就有機會能夠在未來勝任更重要的職務!

 

當遭遇問題、挫折、壓力、不同的意見時,你是否可以有以下正面、積極的心態去看待:

 

l 當面對問題時,我看到的不是一堵牆,而是看到機會與挑戰,我可以跟自己說,我又有機會可以練習去試做我不會的事情了!

 

l 我能夠保持彈性,即使他人跟我有不同的立場與意見,我也會願意了解他們的想法,並根據理性評估來調整我對事情最後的決定。

 

l 即使壓力很大,我能聚焦在事情上,堅持並相信自己可以過得了這一關,並且在成果出來的時候不以成敗來決定我這個人的成敗。

 

l 挫敗發生時,我能夠如實地檢討自己到底做了什麼,能夠理性分析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夠好還需改善的?且若還有下一次機會我會怎麼做。

 

l 我能夠把失敗與錯誤當成學習新事物的一部分。

 

良好的心理韌性有助於一個健康的人生,我們能夠認知到挫敗隨時可能發生,有能力面對與處理它,並且從經驗中學習成長。挫敗與壓力雖然讓人痛苦,但當你能夠擁抱他們、習慣與之共處,並且每次能夠學習一些進步一些,他們就不是你的敵人,而是促進你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極限、協助自我成長的契機。

 

這個世代的主人翁們,自我管理的能力-主動學習與學習策略、心理韌性抗壓性與彈性,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