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實現夢想的力量,更是原住民族飛向夢想大道的那雙翅膀。也唯有
透過教育,能有機會徹底翻轉原住民族所面臨的處境,特別是有關職業生涯選擇
的高等教育階段。
雖然《原住民族教育法》公布施行逾 20 年,「全民原教」也如火如荼地進行
著,但在成效尚未彰顯之際,唯有寄望社會大眾,特別是在大專校院第一線從事
原住民族學生輔導工作的師長們,具備對原住民族文化的基本認識,因此,本文
先簡介原住民族文化基本樣貌,再從最新的統計數據,分析原住民族在職場上的
現況與遭遇,接著討論原住民族大學生的就業概況。最後,探討這兩、三年來大
學校園內,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的「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的創新方案。期
許各校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師長,作為生生不息的種子,在服務原住民族學生
時,能以互相尊重,與文化對等的高度,提供同學所需的各項服務,一起為原住
民族大學生,創造多元多就業的機會。
貳、 原住民族文化基本樣貌
在輔導原住民族大學生的職涯發展前,我們其實很需要對原住民族的文化有
基本的認識,因此我們首先討論繽紛的原住民族物質文化、社會組織,以及宗教
信仰,分別說明如下:
一、 繽紛的原住民族物質文化
原住民擁有繽紛且精采的文化底蘊,表現在衣飾、工藝、紋面、陶藝、雕刻、
手工藝等各方面,透過物質文化展現原住民族對土地的熱愛,以及對部落的認同,
分別說明如下:
(一) 衣飾
原住民族的衣飾,為族群認同的重要表徵。自三百多年前,漢人大量進入臺
灣後,原住民族文化受到相當大的衝擊,服裝方面逐漸漢化,但在某些特定節慶
祭儀上,仍繼續穿戴傳統的服裝,充分表現出自我族群的認同。具有傳統藝術美
學的意涵,服飾的色彩、圖案、形式,均符合對稱、律列、均衡的原則,並多據
此呈現獨特的風格。(李莎莉 1998:24)
族服顯示社會階層及特殊身分或事蹟的意涵。例如排灣、魯凱兩族,傳統上
只有貴族才可穿戴華服,並施以特定的花紋;鄒族的男子在獵得山豬後,可將山
豬獠牙做成臂環,在節慶祭儀時穿戴出來,以顯示其勇士的事蹟。也與社會組織
的組成原則息息相關。例如泰雅女子必須習得織布才有資格紋面並成家;而阿美、
卑南兩族有年齡階級之分,不同層級必須穿戴不同服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