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新訂青年生活適應量表
P. 8

在標準行事的能力。依Erikson的看法,青年期的關鍵性難題是自我統整的形成。個體到了青

            年期,隨著身心的成熟、自我意識增強,對自己的身體、慾望、能力、經濟,以及別人對他

            的期待反應等,特別敏感,因而產生「我是誰?」、「我能做些什麼?」、「我想做些什麼?」

            等問題。在思索這些問題時,個體將過去經由認同得來的經驗放在一個新的自我形象下,加

            以重新組合,形成一個各部分密切關連的整體。這種自我重整的歷程,亦即自我統整形成的

            歷程。Erikson認為統整危機的解決是人格發展過程中關鍵性工作,包含了七個小衝突,這七

            個小衝突也是自我統整危機的七個層面,這七個層面分別是:(1)時間透視對時間混淆(time

            perspective vs. time confusion):青年要能正確計劃未來,須對個人的過去、現在及未來想成為

            什麼,做個評估。若有良好的時間透視感,則人格較能統整成熟;反之,會傾向於要求立即

            行動或不斷更改未來的計畫,這些是時間混淆的現象。 (2)自我確認對自我意識(self-certainty vs.

            self-consciousness):自我統整的過程中,個體須能體認自己,並對自我有信心。透過自我檢

            視的過程,個體可能對自己產生足夠的認識與信心,但也可能產生過度的自我懷疑。(3)角色

            試驗對角色固著(role experimentation vs. role fixation) :自我統整的形成有賴於個人探索與試驗

            各種可能的社會角色,而由其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在這些過程中有些青年因面臨太多的選

            擇而無所適從,因而產生角色固著的現象。(4)職業意願對工作無力(apprenticeship  vs.  work

            paralysis):一般認為職業選擇是自我統整的關鍵性因素,因為職業決定個人的社會地位,並

            影響自我看法的形成。這方面若正向發展是青年扮演「學徒」的角色,樂於對未來職業付出

            心力去做準備;若負面發展則是青年對工作不發生興趣且不認識其價值。(5)性別分化對性別

            混淆(sexual polarication vs. bisexual confusion):個體能認同自己的性別角色,則自我統整發展

            較好;反之,對自己的性別角色混淆不清或缺乏自信,則很難形成穩定的自我統整。(6)主從

            分際對權威混淆(leadership and followership vs. Authority confusion):與社會活動時,個人能恰

            如其分地扮演領導者或跟隨著的角色,表示其具有自我統整感;反之,若不能將不同權威的

            價值加以整合,形成個人的信念,則會產生權威混淆。對權威的態度不是盲從,就是盲目反

            對。(7)價值定向對價值混淆(ideological commitment vs. confusion of values):此一層面是統整

            危機的最關鍵部分,因而綜合了前述六個衝突,青年若能將過去、現在及未來連絡起來,並

            找到自己的價值理念,則能順利度過此危機;反之,會經驗到價值混淆,缺乏價值的標準。









                                                            8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