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新訂青年生活適應量表
P. 12

Framework,簡稱LSF),說明人類生活的功能與發展形成一個建築架構,而這個結構是經由

            個人的自我組織、自我建構與適應控制系統形成。LSF是一個人與情境互動的完整組織,它

            包含人類的功能,如直接的認知、調整認知、控制認知、訊息處理、記憶功能、注意、意識、

            情緒激發、生理機能等,LSF也具有改變及發展的功能。維繫LSF的基本策略是人的生理機能

            與行為機能,生理機能是由人體生理發展而來,行為機能即為人的心理發展,包括智力與人

            格發展,人的生理機能與行為機能不彰,代表人的不適應。一個人能有效發揮生活功能,正

            如有高的能力與成就表現,會積極正向面對困難,有解決問題的動機與情緒,即有較佳的人

            格發展。因此,評估個人的適應行為應從多元化及完整的生活系統去考量。


            (三)Chiu, Hong, & Dweck 人格與智力統合說
                 Chiu, Hong, & Dweck 等人(1994)對智力與人格的概念,以綜合式加以界定,智力可解

            釋為:基本的心理運作,知識與技能的累積,及完成一件工作,而產生適應與不適應行為。

            人格則界定為:基本的動機與情意歷程,知識結構與信念系統,執行適應與不適應行為組型

            歷程。一般心理學者研究智力功能,通常從三方面去評量,即知識習得的心理運作程度,知

            識程度與技能效率,及適應新情境的能力。而心理運作與適應新情境的能力,與問題解決歷

            程有關,因此,生活適應與社會智力發展關係密切。社會智力決定著我們的生活適應,它包

            含對自己、對社會的知覺能力,也包含了問題解決的能力,所以推論:社會智力愈高者,其
            生活適應應該愈佳,而良好的社會適應,在整體而言,應該處於一種協調的狀態;而再細緻


            一點,應該衡量個體在掌握「定義」、「時機」、「地點」、「策略」上是否能夠協調,並且具有
            彈性。彈性與協調被認為是良好生活適應的重要因素,因此這兩個向度可以被當成評量個人

            社會智力的度量衡。社會智力通常是以「智慧」的型態表現出來。外界訊息與內在發展總是

            變化無窮,而具有智慧的人,總是能夠敏感的覺察各種變化,展現出適當的社會行為。不僅

            重視外界的訊息,也不忽略內心的需求,使個體展現平衡、滿足的狀態,這就是智慧的表現。


            四、情緒智能、復原力及生活適應的關係


                 從發展的觀點來看,個體從出生開始,便開始接受各種挑戰,且必須克服每個階段的發

            展危機,以利成熟因應下一個成長階段。但在面對生活裡大大小小衝突時,沒有一個人能夠
            完美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在面對失敗時,有些人能夠化屈辱與不服為接受下一個挑戰的力

            量,但有的人卻因此消沉不振。青春期階段的青年由於身心變化劇烈,正值需要面對自我統

            合的危機、建立自我的價值觀的同時,常因情緒的起伏過大而導致生活適應上的困擾,若無

            適當的因應與調適、建立起個人的保護機制,嚴重者甚至可能引發精神疾患的產生。世界衛

            生組織調查亦顯示目前青年心理失序比率,較以往提升,且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12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