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技能相結合之實例:
1. 餐飲料理融入原住民風味餐料理技術,例如:阿美族的「石頭火鍋」、排灣
族「阿拜─小米粽」、泰雅族馬告料理等。
2. 觀光遊憩學程之導覽解說技巧─導覽員、領隊職能,可以融合各族群部落神
話、傳說等。
3. 護理、高齡健康管理與照護─護理師、照服員、復健師職能,可以融入原住
民樂舞運動,及家族維繫文化等。
4. 藝術及設計學程-設計師職能,可以融入原住民傳統雕刻技能或板雕及漂流
木裝置藝術等。
5. 共有共享及換工的原住民概念,可以運用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與職場同儕
和睦相處。
(二) L21-2-丁 3 提升才幹之道_學習策略
「提升才幹之道_學習策略」方向是希望找回學習的動機與主體性,進一步
瞭解資源、理解機會結構對生涯信念的影響。高等教育師資應隨時調整自身教學
歷程是否符應原住民多元需求,增進師生多元溝通與表現,賦予課程更多意義,
提升原民生就學黏滯性。接下來將參考劉美惠於 2011 年〈我國多元文化教育之
發展與困境〉一文,從多元文化的觀點出發,提供建議。
多元文化教育源自歐美地區,臺灣成為多元文化是從 1980 年以降諸多社會
運動,例如說母語與鄉土教育運動、社區總體營造、原住民運動等,不斷的架構,
最後形成以「四大族群」為主,「兩性平等」為輔,融合「鄉土文化」及「母語」
的「多元文化」架構。
多元文化在教育關懷的對象上可以分為「狹義」及「廣義」兩種多元文化教
育。狹義的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強調尊重差異的文化學習教育,廣義的多元文化
教育則是希望透過學校的改革,促進社會正義與公平。前者關懷在主流文化之下
被壓迫的弱勢族群文化,強調重視文化差異,後者關懷在教育機會均等上相對弱
勢的學生,強調社會正義。
臺灣對於弱勢學生的輔導是一種廣義強調社會正義的多元文化教育,包括對
於原住民學生、身心障礙人士學生、外籍配偶子女以及低收入戶家庭學生、隔代
教養及家庭失功能學生、身心障礙學生的相關輔導措施,但是未從結構面向診斷
學生的問題,將學生的問題歸咎於個人及家庭,欠缺對文化脈絡學習的對策,難
以對症下藥。例如,在評量方面,傳統測驗工具均是依據主流文化、語言、文化
來編製,並不是中立客觀,故使用效果有限;而評量也應考慮學生各方面差異,
不使這些先天上差異(如語言、文字、性別)成為學習不利因素,而評量內容也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