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含有傳遞性別或是種族刻板印象,或是性別歧視之類文句。
在原住民學生的輔導或教學上,建議可將原住民學生的文化當作學習的橋梁
而不是學習的障礙,教材設計與內容能夠適度反映學生的母文化,讓學生的學習
經驗更具脈絡意義。在此前提之下,課程需要能夠呈現族群與文化多樣性,老師
的教學型態必須配合學生的學習型態,例如從阿美族的豐年祭去理解傳統文化的
年齡階層制度與阿美族分工共享的關聯,阿美族的年齡階層是由較年長的族人分
配事務給較年輕的族人,在參與的過程中,年長者傳承經驗讓後面的年齡階層成
員學習。各自年齡階層有各自的認同,而各階層也彼此緊密相連,形成一種分工
共享的工作模式。文獻上對於原住民族人朋友在職場上讓管理產生困擾的就是集
體上工,以及集體離職的情況,如果從主流文化的觀點來解釋,會認為是於原住
民族人不習慣固定工時的工作型態,沒有告知就自行離職。但是如果從傳統年齡
階層形成的分工共享的工作模式,對於集體上工以及集體離職的現象,就能有深
一層的瞭解與體認,而當帶有瞭解與體認與原住民族人朋友溝通,且能掌握到群
體裡類似主要角色的重要人物,透過理解尊重的溝通方式,溝通調整彼此文化歧
異之處,並讓重要人物去帶領影響整個群體,從尊重傳統文化出發的溝通方式,
或許更有效果。相同的想法應用到課堂上,可將原住民歷史、文化、典故融入課
程中,讓學生能在正式學校教育中與非正式學習情境中潛移默化,培養多元文化
觀念,讓不同文化與價值觀在雙方對話中相互激盪,對彼此文化內涵有更深一步
瞭解與尊重。
多元文化小叮嚀
「提升才幹之道_學習策略」的建議方向,對於一些概念和議題的探討,建
議從不同族群的觀點來討論,焦點可以放在不同文化族群多元面貌,強調文化的
多種情境性,教學過程中,將學生視為主體而非客體,讓學生分析個人生命的處
境,對於一些衝突的現狀,發展出實際的意識,進而能夠找出實踐的方法。不同
文化間的差異值得重視,而因為差異帶來的不平等更需要強調,帶領學生瞭解不
同族群(或優勢族群與弱勢族群)間的關係與互動,提供學生探究文化脈絡的機
會,並藉由探討互動或是衝突的例子,回顧過去並討論現在及想像未來的時間軸
方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前述討論的多元文化內容,以下提供結合原住民傳統文化的職業方向實
例:
1. 精緻農業:學習栽種原住民原生種農作物(例如紅藜、紅糯米、小米),
具有養生效能,再搭配原住民風味料理更佳,除能發展精緻農業,又能提
升原住民傳統廚藝料理的能見度。
2. 部落體驗深度旅遊:部落深度旅遊結合部落接待家庭(簡易民宿模式)及
部落傳統文化導覽解說及祭儀活動體驗等,能提升民宿經營、導覽解說以
35